欢迎光临重庆法制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房产

融房被严查?中介集体“消失”,珠江新城成交量腰斩

融房严查,如同一记惊雷。

还记得前两个月,楼市君曝光了广州金融客“扫房养贷”,大批入手低价二手房套取现金。

如今,这场风暴远未结束...

市场上传出“融房大清查”,有中介紧急撤回业务,这次炒房客慌了吗?


|珠江新城航拍
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
近日,多个买房群疯传一则紧急消息:

据说,广州相关部门已进驻严查高评高贷业务,某支行多名人员被带走调查。

与此同时,有关方富力盈力等中小企业、金融公司聚集的写字楼,展开了“扫楼式”排查,行动目标直指“高评高贷”、“融房”及“资金通道业务”等灰色操作。


|来源:社群

另外,群里还传出,珠江新城的部分中介已紧急闭门避客,甚至连夜更换办公地点。

实际上,楼市君最近也发现了不少端倪。

曾几何时,有部分中介每天不厌其烦地给楼市君推荐“零首付购房“、“高评套现”等业务,如今却像约好了一般集体噤声。


|来源:楼姐聊天记录

当楼市君找某位从业者打听,他们表示:“现在谁还敢在朋友圈发这些?”

这种反常的沉默,比任何公告都更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。

业内人士透露,不少中介已经主动删除了过往发布的业务宣传,有人暂停办理套现业务。


|来源:楼姐朋友圈

要知道,这些突然“失联”的中介,很多都是此前在“融贷”业务中最活跃的推手。

他们的目的,是从房子里“榨”出钱来。

他们专挑能高评估的折扣房,全款买入后马上抵押,套出比购房款更多的贷款,甚至给背债人二三十万了事,最后断供让银行接盘。(大致流程如下↓)


| 广州楼市发布制图

这场“审查风暴”,正在影响广州二手市场。

尤其是金融客活跃的板块,比如珠江新城。

自今年3月以来,广州珠江新城二手房市场,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变化。

3月,珠江新城二手房成交量突破105套,创下近两年新高,市场一度呈现疯狂态势。


|珠江新城二手走势

|广州楼市发布制图

好景不长,进入4月后交易热度明显减弱。

到如今7月,珠江新城成交量(截止至12日)更是骤降至仅22套。

同样的降温,也出现在金融城、天河北、天河公园等区域。

比如天河北板块,同样是4月以来成交量接连下挫,6月的成交量只有3月份的六成左右。


|天河北二手走势

|广州楼市发布制

市场降温速度之快,令人咋舌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珠江新城不仅成交量剧烈波动,成交价格的分化也日趋明显。

仔细观察市场结构可以发现,此前能够实现“高评高贷”的房源,主要集中在珠江新城的大面积、有一定楼龄的二手。

因为这一类房源利于中介压价,同时地段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流动性,金融机构对其价值评估相对较高。

这么一来,融房客就能提高贷款额度,最大程度套取现金。如今随着监管风暴来袭,这一类的房源价格,首当其冲受到影响。



|来源:贝壳找房

另外,楼市君还统计到,珠江新城有部分二手盘的房价,7月有6-43%的跌幅。

其中,不乏嘉裕公馆、中海璟晖华庭这样的标杆。


|珠江新城部分小区走势

|广州楼市发布制图

还有中介认为,部分正处于交易流程中的房源、二手盘,未来价值很可能会进一步震荡。

此次监管重拳出击,正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秩序。

在楼市君看来,珠江新城房价的剧烈震荡,暴露出金融客交易背后的系统性风险。

这种看似“双赢”的玩法,实则暗藏三重危机。

从银行角度看,这类操作会导致银行本金在未来更大受损。

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,2025年一季度,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了0.01个百分点,达到1.51%。

其中,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、民营银行、农商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.22%、1.23%、1.79%、1.76%、2.86%。


|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报告

可见,多家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在贷款总规模增长的情况下持续攀升,且住房按揭、消费贷、个人经营贷、信用卡不良率上行。

对业主而言,即便交易顺利完成,后续风险依然存在。

业主在过户前只能收到少量定金,一旦买家贷款审批出现问题,交易就可能突然搁浅,不仅耽误出售时机,还可能陷入繁琐的解约流程。


|珠江新城航拍
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
更棘手的是,金融客常要求业主配合签订“阴阳合同”等高评高贷操作。

这些看似“行业惯例”的做法,实则可能让业主面临法律追责。即便交易完成,后续的贷款核查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
从市场角度看,更是一场豪赌。

金融客买房有个铁律——不看房子品质,只看银行评估价与市场价的差价

差价越大,能套的贷款就越多。换句话说,房子越差,套贷空间反而越大,这类二手恰恰正中他们下怀。


|珠江新城实景图
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
问题是,一旦金融套利行为退潮,这些“套利房”将首当其冲

毕竟,现在的真实购房者基本都是自住需求非必要不买,非好房不买

以前这些差房子还能靠“套贷”撑住市场,但现在,居住价值低、转手难的房子,谁还愿意接盘?

如今,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已临近终局。这类“金融套利房”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差,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下跌。

这场始于房价套利的资本游戏,终将以系统性风险出清告终。只有正本清源,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。

当监管重拳落下时,没有真正的赢家,只有不同程度的输家。


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重庆法制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重庆法制网 chq.hx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